湾区潮涌,遇见未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新时期代表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平台,滨海湾新区深度对接融入南沙、前海(下称“双区”)建设又有大动作。
8月20日,滨海湾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vivo智慧终端总部、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东宝河堤段、交椅湾新河工程等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100亿元,涵盖产业、交通、生态、治污等多个领域,为滨海湾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楫者先,勇进者胜。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全面对标先进塑造城市品质,从探索自贸片区联动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滨海湾正奋力打造东莞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前沿阵地,引领莞邑大地迈向新征程。
■OPPO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现场 滨海湾新区供图
担使命 打造对接融入南沙、前海建设的新标杆
西面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东望深圳大空港和前海自贸片区,珠江口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闯将”滨海湾横空出世。
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掀起“六个高潮”行动,滨海湾完成了“三年打基础”的蝶变,在战略定位、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营商配套等方面扎牢坚实根底,向着“五年大发展”的新前景阔步迈进。一系列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大湾区发展中留下了深深印记。
如今,“双区驱动”“双城联动”赋能愈加明显,为东莞构建新格局、增创新优势带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滨海湾以规划之远、地缘之利、产业之新、空间之大,力争成为东莞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的排头兵、新样板。
深度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滨海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缘上看,滨海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和南沙、前海同属环珠江口都市圈内,具备承接周边优质外溢要素的“黄金区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当前,OPPO、vivo、小天才、欧菲光等行业龙头已经落子滨海湾,并加快布阵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基地。去年年底,滨海湾新区获批成为省级高新区,这也是东莞时隔二十年继松山湖之后再迎省级科技平台。背靠滨海湾片区四大制造业重镇以及东莞坚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一个世界级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滨海湾冉冉升起,未来这里还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产业。
抢抓“双区”建设机遇,要以世界眼光、湾区思维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滨海湾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借鉴创新思路,坚守战略自信、提升对接底气,在新一轮区域竞合中,滨海湾不断跑出加速度——
平台谋划上,积极探索并向上争取平台建设,争取纳入自贸区扩区发展,打造东莞对外开放高地;机制体制上,争取与深圳建立起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推动两地合作发展;政策复制创新上,深度学习借鉴前海改革方案、复制改革经验、借鉴改革方法。
产业对接上,加强与南沙、前海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协同发展;在继续保持二线城市成本洼地的优势基础上,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打造一线城市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抢滩落户。
■在建中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 滨海湾新区供图
拓空间 以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激发新动能
目前,东莞的开发强度已逼近城市发展容量的上限,长期以来,规划破碎、开发建设的效率不高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
面对“半张白纸半张旧纸”的土地利用现状,滨海湾将拓空间作为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打响了一场拓展优化空间的“突围战”。
整备一批、更新一批、搬迁一批。去年以来,滨海湾三大片区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工作全力推进。目前,威远岛已经完成一批土地整备,其中包括大湾区大学范围内逾1000亩的用地;沙角半岛深茂铁路、东莞轨道2号线停车场两个项目已完成土地整备的权属确认工作;滨海湾青创城、站北市政公园、环保产业基地等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工作和沙角电厂、信义玻璃厂土地共建协商洽谈稳步推进;交椅湾深圳海洋科技研发基地项目、粤港澳文化街项目等两个项目即将完成建设。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全方位“立势”——近日,滨海湾启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统筹一大批优质土地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七大新兴产业基地;选址威远岛、投资100亿元的大湾区大学,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也在抓紧谋划;青创城项目被纳入今年省市重大预备项目,未来将成为高质量的现代科技产业城市功能综合示范区和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在拓空间工作中,滨海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在全市率先实施城市更新“民生先行、灵活分片、动态分期”,先行建设安置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栋、交付一栋,优先移交投入使用,让拆迁群众尽早住进新家、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增强获得感。
城市演进的背后,是滨海湾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雄心,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心,打造东莞“未来城市”形象展示区的信心。
提品质 对标核心城市打造“产城人”融合新高地
今年6月,伴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和工人的欢呼,滨海湾大桥主塔塔柱第一节TD3节段顺利完成了混凝土浇筑,距年底实现全桥主体结构贯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滨海湾大桥建成通车后,将使得交椅湾与沙角半岛两大板块之间的车程由原先的半个多小时缩短到几分钟。这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领衔设计的大桥,不仅是国内跨径最大的独塔扭索面斜拉桥,更将以其“丝路明灯、玉兰花开”的造型成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地标。
通过交通设施的“硬联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流动,既符合城市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近年来,滨海湾加大力度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高标准规划建设三大板块道路交通设施。目前,交椅湾板块“五纵一横”道路已建成通车,威远岛、沙角半岛板块如今紧随其后,正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搭起交通四梁八柱,畅通内外循环。
“以后往沙田西方向出行,再也不用绕远路了,可以一路直达目的地,方便太多了!”滨海湾新区内环岛路、虎门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动工升级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当地居民的热烈讨论。三条道路升级完成后,将一改威远岛原先路网老旧滞后的窘状,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
为密切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连接,滨海湾全力打造一个港澳码头、两条城际轨道、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高速公路汇集的复合交通条件。深度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未来在滨海湾可以实现乘坐轨道交通6分钟到达深圳、35分钟到达广州、40分钟到达香港,实现广深港“半小时通勤圈”。
今年开始,滨海湾从单一的交通基础配套建设的“硬联通”,逐步转向城市环境配套的综合打造,主动对标、对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环境品质,塑造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软实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依山傍海的滨海湾,被东莞寄予“未来城市”标杆的愿景。依托海岸线优势,滨海湾启动了长达40公里、串联“山海河林田”的滨海景观长廊建设,以此串联起5000亩的威远岛森林公园、3000亩的中央农业公园、2000亩的磨碟河湿地公园“三绿心”,构建“一廊三绿心”的生态格局。沿着交椅湾海岸线蜿蜒而行的滨海活力景观长廊茅洲河至磨碟河段,将东宝公园、滨海驿站、滨海湾青创广场等景点“串珠成链”,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辖区内分布着威远炮台、沙角炮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上疍家、渔排渔港等岭南特色渔港,是近代史的开篇地、岭南文化聚集地,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为持续活化利用文物并融入城市功能,滨海湾还将全面启动海战博物馆周边综合提升工程,在沙角炮台和沙角电厂附近打造沙角文化创意区,在临洋码头建设疍家文化公园,进一步擦亮城市的文化名片。
通过高品质环境的塑造,城市“向心力”越来越强,优质企业、各方人才纷纷选择落户滨海湾。
“我们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有近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进驻滨海湾。”位于交椅湾的OPPO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推进,其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建成投产。项目总监步杰平表示,企业之所以选址滨海湾,看重的不仅是东莞完善的产业链基础,更是滨海湾便利的交通与优美的环境,为企业打造宜业宜居的人才科技园提供了条件。
滨海湾还加快推进镇远中学、未来学校人才房、文体公园、滨海驿站等高品质公共配套建设,筹建滨海湾外国语学校、滨海湾未来学校等优质教育配套,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战鼓声声催人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站在“十四五”征程开启的历史坐标点,滨海湾自觉担负起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跃马扬鞭、提速争先,努力在东莞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勇当先锋、率先示范。
文字:王东 滨海湾宣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