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比例提高一倍专家认为,货币政策正在进一步强化,以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特别是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企业,保就业,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弱势群体展望未来,中国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的空间和多元化的工具,将进一步加强相机调控,推动经济回到正常轨道
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增加。
为了应对疫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部门注入流动性,中国也不例外。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将普惠类小额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比例翻一番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认为,这是为应对复杂经济环境而推出的增量支持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困难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就业,加快经济回归正轨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由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转化而来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明确,2022年至2023年6月底,按当地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量的1%提供资金,按季操作,鼓励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增加人们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这一工具的额度和支持比例提高一倍,将进一步增强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促进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的涨价和降价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添加成为近期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显著特征4月底以来,科技创新和全民养老两项新的专项再贷款工具相继推出,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新增1000亿元最近几天,中国人民银行还透露,将增加支农小额贷款和民航专项贷款,并尽快推出1000亿元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让金融活水精准地滴落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对帮助市场主体脱困和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最近几天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制造业,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缓解困难
总政策工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构性政策工具和总量性政策工具不是相互替代或二选一的专家表示,如果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还要注意总量层面和宏观层面的效果,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促进了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量,扩面和降价,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结构性政策工具可以替代总量性政策工具天风证券首席营收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在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总量性政策工具仍需发挥作用,降低银行的债务成本
为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大力度,多措并举,加大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支持了宏观经济市场的稳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地进行了RRR降息,在总量上保持了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保持了足够的支持同时,继续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今年以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五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0.1和0.2个百分点,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刺激了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下调支农小额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5月10日的留抵退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已将8015亿元退税款打入145.2万纳税人账户为保证退税资金充足,中国人民银行自2022年以来累计上缴结余利润8000亿元,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
增量政策工具有望推出。
专家表示,监管部门也在积极筹划,考虑尽快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最近几天,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重点有三点,即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最近几天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强调要从增加货币量和稳定存量两方面努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人民银行表示将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有效性,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促进银行负债成本降低,从而带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日前,5年期新LPR下跌15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阶段,应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扩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说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预计,人民银行后续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排除进一步RRR降准和扩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
2023-01-08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