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端产品已经越来越不是“一锤子买卖”,售后服务成为了增强用户黏性、促成口碑向销量转化的关键所在。
以我为例,我是个忠实的华为手机用户,最开始可能有一部分“爱国情结”,但是最终让我“深陷”的是它远超期待的售后服务。我曾经把一台用了3年的华为Mate 10退下来作为备用机,3年的重度使用,电池是个什么情况,你们都懂的。打开手机自带的服务软件,我惊讶地发现官方换一块原装电池竟然只要99元,而且还包含了顺丰的上门取送,这你敢信?
更不可思议的是,寄出后第3天我就收到经过全面清洁和消毒的手机,跟它一起来的还有一张卡片和一条全新的原装快充数据线。卡片上写道:我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祝您生活愉快!落款是“华为终端客户服务”。正规的渠道、亲民的价格、高效的服务,再加上一点点小心思,华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
手机如此,车亦如此。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者,我同时也是一位沃尔沃车主,这两年我也看到了沃尔沃在售后服务方面的改变与提升。
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售后服务副总裁 方锡智
经过最近与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售后服务副总裁——方锡智先生的全面交流,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之前一说起沃尔沃的售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贵”,一方面是因为S60L超过600%的零整比,另一方面还有较高的日常保养费用。当得知这些反馈后,沃尔沃积极着手进行了改进。
去年6月份第12期的零整比报告中,沃尔沃的主力车型S90和XC60的零整比分别下降到455.2%和466.6%,S90相较上一期更是下降了123.6%。看到这,作为XC60车主的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为了降低零整比,沃尔沃在背后其实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它累计降低了12万个零件的价格,其中有1.1万个零件价格降幅超过50%。
同时,沃尔沃还推出了“零件终身保”服务,这种操作当时在豪华品牌里还是头一次。一方面其彻底改变了修一次收一次费的传统模式、真正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到沃尔沃对于自身零配件品质的自信。
而在日常保养方面,沃尔沃也在想方设法地帮大家省钱。除了日常保养类配件的价格降低之外,沃尔沃对持续进店保养的忠诚客户每年还有持续增加的优惠补贴。我的XC60马上就要三年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帮消费者节约时间,其实也是一种省钱的表现。为此,沃尔沃提供了往返40公里的免费上门取送车服务,全国280多家经销商都适用,而且不限使用次数。针对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城市,还会有专门的驻店司机在店内待命,半小时内上门取车。我曾经就体验过沃尔沃的上门取送车服务,不仅节约了时间,手机上还能实时查看车辆轨迹,让人相当放心。
此外,当你在三包期内的沃尔沃因维修需要在店里单次停放超过3天时,还能够尊享免费的售后代步车服务,至今已经有11万客户享受过这个服务。
如果单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沃尔沃这两年在售后服务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至少对于我这个媒体车主来说,我是相当满意的。但是做媒体的凡事都要追根溯源,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其背后的法宝——NEWBIE系统。
简单来说,NEWBIE系统搭建的初衷就是帮助沃尔沃更好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云端技术将厂家、经销商和客户这三方连通在一起,这在主机厂中是非常少见的。比如传统主机厂可能会在客户离店48小时甚至72小时后打电话回访,而NEWBIE系统可以在离店后的10-15分钟内就通过推送定制问卷的方式获得客户的反馈。
而在维修前的环检环节,通过NEWBIE系统用电子环检单替代了传统的纸质单据,一方面减少了纸张的使用,而且相比传统的纸质环检单标记,电子环检单通过规范前期的检查,直接拍照片上传,避免了传统方式标示模糊容易扯皮的弊端。
另外,在即将上线的APP上,依托于NEWBIE系统,沃尔沃的用户还可以通过售后车间安装的摄像头,看到售后服务的全链路,充分了解爱车维保的进度。
对于经销商和厂家来说,通过NEWBIE系统也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实际想法和需求,从而提高邀约到店、推荐保养的准确度。
2021年全年,沃尔沃在中国大陆销量171393辆,同比增长3.1%,RECHARGE车型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全球同比增长63.9%,占全年全球销量的27%,创历史新高。我作为一个媒体,同时也是沃尔沃高标准售后服务的亲身体验者,对这份成绩单毫不意外。
沃尔沃期望提供真正“以人为本”的售后服务,无论是六大服务承诺、充电配套业务还是数字化提升,都让沃尔沃投入巨大,甚至在外界看来有点不计成本。但也正因为如此实力的“宠粉”,让沃尔沃收获了大量的优质口碑,销量也持续走高。
如今沃尔沃在售后服务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是为了不负这百万车主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沃尔沃“用户至上”的品牌形象。而我作为媒体车主,也已经逐渐“深陷于”这个来自北欧的豪华品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
2022-01-26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