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用尽浑身解数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但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狼多肉少”,不知多少家庭都在盯着那点稀缺名额,所以就有了学区房和学位房的概念出现。
而大多数人却不清楚,学区房≠学位房,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小编先带大家好好捋一捋。
1、所属性质不同
学区是由教育部门根据每年片区入学生源情况划分出来的一个范围:你买的这个房子,在这个学校的划片范围内,就叫学区房,业主子女可以免试就近入读(学区房所对应的不止一所学校)。
学位房属于“买房送学位”,业主只要买房就能获得相关学校的学位(学位房对应的都是唯一校),业主子女可以直接签约入读,无须跟别的孩子一起参加入学考试、电脑派位等程序。
2、学位保障性不同
学区房每年会根据入学生源情况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举个例子:你买房的时候,划分的是意向学校,过了几年,孩子即将入学,却发现意向学校因为学区调整或者学校人数饱和等原因不能入读了,孩子将被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每年因为学区变故而引发的维权事件比比皆是。
学位房是开发商给业主的承诺,相关学校的学位会直接签入购房合同,不受政府划分影响。相比之下,学位房确定性更强,学位房比学区房更稳定!
近几年,随着学位房在市场上越来越抢手,免不了鱼龙混杂,真正的学位房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 开发商与学校有联建或自建的关系,双方签订了相关协议;
② 与政府签订的配套入学相关红头文件的支撑;
③ 相关学位明确签入了购房合同。
纵观长沙学区房,不得不提八方小区,去年之前房价每年翻翻,是神一样的存在,无数家长为之豪掷千金。据小编查证,八方小区一期(A区、D区)业主子女确认是可以配套入学长沙市实验小学+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有政府的相关文件说明。然而,从今年最新政策来看,对于八方小区二期(B区、C区)业主子女,若长郡双语入学人数增加,学校无法容纳时,学校将重新调整学区。
八方小区隔壁的钰龙天下,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据了解,今年8月6日,岳麓教育局关于钰龙天下佳园小区业主子女入读小学的问题,发布了明确的文件:
钰龙天下佳园小区按照学区划片,就读于长茅岭小学招生范围。因长茅岭小学暂未建设(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校名为麓山国际实验二小),所以钰龙天下业主子女暂在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入读。2021年,因麓山国际小学学位不足,业主子女在博才卓越小学借址就读。
再举个例子,开福区的北辰三角洲,之前一直划分是清水塘北辰小学+长雅中学。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一些急需入读的业主以及二手房业主被告知无法入读原定的两个学校,被划分至其他学校,引起了业主们巨大争议。
买到顶配的学区房,孩子能一路从名小、到名初,大概率进名高,再进入名校,这大概是为人父母给孩子规划的一条完美的升学路径。
为了家里的小祖宗提前12年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倾尽全力买下学区房,似乎成为家长最为渴望做的一件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代代家长的夙愿。
但今年关于学区房改革的政策不断出来,先在北京西城区丢了一颗雷,炸的买了天价学区房的家长头晕眼花,孩子读名小的机会落空,无奈接受分配到隔壁渣小的事实。
接着,上海发布重磅新闻,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总数的65%,打破教育与房子的直接挂钩。一夜之间,某学区房降价100万!
以上举例的长沙几个楼盘,其实都是一直被误认为成“学位房”的学区房罢了,随着北上一线城市学区房政策不断改革,能给到家长真正确定性的学位房,还得要有如下所述三个条件支撑:
① 开发商与学校有联建或自建的关系,双方签订了相关协议;
② 与政府签订的配套入学相关红头文件的支撑;
③ 相关学位明确签入了购房合同。
另外,市场上大部分学位房楼盘都是一次性学位,只有一手房主才拥有学位,一经转手,学位便没有了。但也有极少数楼盘学位可以重复使用,比如说雨花区的泰禹·上雅,出资建设了泰禹小学和南雅实验中学,可以签合同入读,有政府红头文件说明。其双学位可流转使用(6年一循环,不限次数)的,对于二胎三胎家庭来说很刚需。据悉,小学方面今年9月开学首批业主子女入读已兑现,中学将在明年秋季正式开学。
综上所述,确定性的学位房在未来不会再有开发商可以拿到了,这类学位房因为历史原因跟政府达成协定才有。不得不说,其实目前学位房市场,这种学位房在市场上还是很少见,非常稀奇的。市场上的学位房真假难辨,家长们在择校买房的时候确定性是很重要的,家长一定要当心,以免误了孩子上学~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
2021-12-02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