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崂山企业又传喜讯!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两家机构的科研人员为主创立的崂山区企业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级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乐通资本。尽管镭测创芯成立只有3年,然而其核心技术与产品,却是创始人、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松华和团队数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潜心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
ldquo;我们已经实现了与国际最先进技术的lsquo;并跑rsquo;。rdquo;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忠告诉记者,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激光雷达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团队,镭测创芯专注于大气及海洋探测激光雷达的研发、制造和技术服务,通过优化整合国内顶尖资源,打破了激光雷达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垄断,打造多普勒激光雷达的ldquo;中国芯rdquo;。
科学家创业
硬科技时代,科学家成为创业的中坚力量。
镭测创芯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创业团队。公司的核心技术mdash;mdash;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激光遥感课题组几十年的科研积淀。
早在1998年,以刘智深教授为首的中国海洋大学团队成功完成了碘分子吸收池在激光多普勒测风中的应用,成功研制我国首台直接探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2007年,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并参与保障了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的举办,以及ldquo;神舟七号rdquo;返回舱顺利着陆。
ldquo;在技术上,我们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dquo;参与研发的主要成员之一李荣忠向记者介绍,ldquo;大概十年前,国际上开始把激光雷达测风技术成果产业化,随着越来越多潜在的应用场景逐渐清晰,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产业化的前景。rdquo;
2018年,吴松华决定加入ldquo;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dquo;的浪潮,将技术真正产业化。
要成立一家公司,最要紧的就是搭团队和聚资金。
多普勒激光探测技术是激光遥感技术的一个相对细分领域,此前,由于没有市场应用,不少从海大激光雷达课题组走出的毕业生都跨界进入了IT、工程技术等行业。李荣忠也是其中的一位,彼时,他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软件相关工作。
ldquo;大家都对这个技术有情结、对它的应用前景有期待。rdquo;李荣忠表示。成立公司的消息犹如一纸号令,把这些ldquo;流落在外rdquo;的海大学子重新ldquo;召唤rdquo;回了青岛。
这也让镭测创芯有了一支既懂细分领域专业技术,又有产品思维和工程经验的团队。ldquo;科学家创业带来的都是最牛的技术,但最怕不懂市场。因为技术不是产品。再牛的技术,要转化成产品,都需要经历产业化过程,需要熟悉工程化运作和了解市场需求的团队。rdquo;李荣忠表示,ldquo;我们做的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而我们在其他行业和企业的工作经历,刚好可以为公司技术的产业化提供经验。rdquo;
有了团队,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启动资金也是大问题。
ldquo;当时是几位创始人自掏腰包,甚至抵押自住房产,一共筹集了400万元启动资金。rdquo;李荣忠回忆道:ldquo;从技术到产品,需要经过样机mdash;中试mdash;量产几个阶段,仅做各类第三方测试认证就需要数百万元,我们的启动资金很快就捉襟见肘。rdquo;
2018年,镭测创芯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拿到了行业赛全国第五名的成绩,引起了投资机构的关注。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镭测创芯天使轮投资者,让公司很快完成了多个产品的测试认证。此后,公司又获得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
成立第二年,镭测创芯就实现业务收入突破千万元,2020年公司产值近5000万元。今年以来,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8月初,公司中标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项目,中标金额922.6万元。
踏上时代风口
总结公司高成长的因素,李荣忠坦言,踏在时代风口上,是重要的原因。而对镭测创芯来说,这一时代风口就是能源革命和气候变化。
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mdash;mdash;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全部55台、共计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风机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这一风电场使用的关键装备之一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就是由镭测创芯研发生产的。
零碳排放的风电,是镭测创芯重点应用的产业场景之一。
传统的风电场测风采用的是架设百米高的高塔,把传感器装上去监测。这样既需要高达数千万的建塔、征地、施工成本,维修也不便利,由于建好不能移动,所以一个复杂风电场往往需要建设多个高塔。
ldquo;我们研发生产的垂直型及三维扫描型测风激光雷达,能够实现移动观测,结合3D扫描,可以对整个风电场的立体风场进行探测。rdquo;李荣忠介绍。配置在风机上的机舱型激光雷达可以提前获取风的动态并辅助风机智能控制。ldquo;这就相当于为风机装上一双智能lsquo;激光眼rsquo;。rdquo;李荣忠说,ldquo;我们的测风激光雷达目前已成为很多智能风电场的重要装备,它可以对风电场的功率输出进行预测,可以实时给出预测数据,便于电网根据风的波动智能做出电能调度计划,有利于降本增效。rdquo;
揭秘天气变化的气象探测,是镭测创芯深耕的另一个产业场景。
气象探测关注的对流层一般在地面到高空12公里左右,对风场、温湿度、云和气溶胶等廓线的探测精准度决定了常规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预警的准确度。
在这一领域,传统的探测办法是操控探空气球搭载传感器,记录不同高度的数值。这一手段不仅成本高昂,时空分辨率也受限。李荣忠介绍:ldquo;激光雷达可以实现秒级和米级分辨率的连续高精度测量,成本呈几十倍下降,而且可以探测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的高空。rdquo;
代表城市辐射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机场,也是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机场周边的风切变和飞机起降时的尾涡,都是影响飞机起降安全的重要因素,过去风切变都是靠地面监测后再利用算法反推进行预警,但这种方式不精准,也难以实时反映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变。
ldquo;而激光雷达技术则可以把周边十几公里半径、几公里高空以下风切变通过三维扫描精准监测,动态捕捉到飞机尾涡的位置、强度等数据。rdquo;李荣忠告诉记者,镭测创芯的设备已经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启用,从流亭机场转场到了ldquo;新家rdquo;,未来还将不断迭代服务能力。
目前,基于智慧风电场开发运营、环境气象立体监测、航空安全与效率提升这三大场景,镭测创芯已研发生产了10余种产品,实现了对过去传统方式的替代。符合国际一流水平的性能和精度指标,让镭测创芯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到欧美、东亚等地区。
ldquo;碳达峰、碳中和rdquo;的新机遇
如何将公司的技术持续产业化,产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产品,是镭测创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ldquo;碳达峰、碳中和rdquo;,是镭测创芯正在瞄准的课题。ldquo;我们正在围绕国家lsquo;碳达峰、碳中和rsquo;战略需求,面向智慧清洁能源及环境气象立体监测技术进行创新研发应用。rdquo;李荣忠介绍。
由镭测创芯负责建设的青岛市遥感监测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目前已经成功入选首批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入选这一创新平台的培育,意味着青岛市将向企业开放更多的场景,供企业进行场景应用示范。
在李荣忠看来,开放城市场景,是一个让企业和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借助场景实验室,镭测创芯将不断开展生态环境、气象、海洋、民航等领域创新产品的研发、测试和推广应用,而青岛可以率先实现对大气颗粒物、臭氧及温室气体时空分布、大气污染物区域输运的精准、定量监测能力,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ldquo;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队伍。rdquo;身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吴松华如是说。
目前,在镭测创芯的技术团队中,博士比例超过30%,硕士以上人才比例超过70%。团队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国际领先的激光雷达研究机构如欧洲空间局、德国宇航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德国莱布尼兹对流层研究所、丹麦科技大学等保持紧密的技术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通过与国内外一流接轨对标,始终保持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先进性。
对此,在镭测创芯的投资人、山东省科创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发起方之一,华耀资本创始人刘理勇看来,镭测创芯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支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素质的团队,是一支有大格局的团队。ldquo;在创始人吴松华的带领下,公司既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又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和市场营销, 组建了一支卓越的创业团队。rdquo;
目前,公司还在持续大力投入关键技术研发。ldquo;我们已成功打造出集激光雷达芯片IP核设计、核心组件研发、激光雷达整机系统制造与行业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rdquo;李荣忠说,ldquo;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智慧风电、透明海洋、绿色中国等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效费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rdquo;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
2021-08-24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