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黄江自行车队夺得22枚金牌,团体总分位列全市第一,比第二名足足多了20枚金牌。
自行车项目一直是黄江镇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截至2020年,黄江自行车队共斩获20余次全国冠军,先后为国家队培养输送运动员5人,为省队培养输送40余人,在省、市自行车比赛中更是屡获佳绩。
“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及明年举行的省运会上,黄江自行车队的参赛人数均是东莞镇街中历年最多的。”东莞自行车队主教练、黄江业余体校校长魏健强说,黄江自行车队20年耕耘收获丰硕成果,其自行车品牌正成为东莞体育竞技新名片。
苦练
一节课骑行100多公里
在黄江业余体校的训练场上,炽热的阳光将操场的塑胶跑道烤得发软,黄江自行车队的运动员正紧张进行训练,挥汗如雨。
“我希望自己能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先上省队,在国家赛事拿到好名次,再上国家队,在国家队成为顶尖的运动员。再有机会就去国外,参加像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级比赛。”年仅17岁的自行车小将丘鑫刚结束训练,脸颊发红,全身冒着热气,汗水沿着浸湿的头发一滴一滴往下掉。
▲黄江自行车队正在集训,右一为丘鑫
在日前举行的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自行车赛中,丘鑫在男子少年甲组公路1公里和5公里个人计时赛中收获两枚金牌,还在男子少年甲组公路10公里个人计时赛中获得银奖。
作为黄江自行车项目中极具潜力的运动苗子,丘鑫在此前学习专业自行车项目的两年里,先后斩获多个个人、团体项奖牌,今后将被送往省队参加培训,并有望进入国家队。
在黄江业余体校,像丘鑫这样出色的运动员并不在少数。日前,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24个项目顺利决出胜负。为期两天的比赛,分为公路少年甲组(2004—2005年出生),公路少年乙组(2006年及以后出生),小轮车男、女甲组(2004—2005年出生),小轮车男、女乙组(2006年及以后出生)等4个组别。
选手年龄平均在13—18岁,按年龄划分成甲乙两组,以个人和团体两种形式,进行共24项的公路计时赛和小轮车泥地竞速赛,包括黄江、谢岗、麻涌、桥头、厚街在内的5个镇街167名选手展开角逐,参赛人数创下历届之最。
作为本次大赛东道主,黄江镇团体以990分的总分位列第一,并摘得22枚金牌(不含双记分),成为本项比赛的最大赢家。
▲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自行车赛泥地竞速赛现场
此次赛事的泥地竞速赛十分引人关注。与公路自行车不同的是,泥地竞速赛是小轮车项目中最原始的比赛样式,作为一项追求人车合一的竞技项目,运动员需要借助惯性,上坡压把,下坡抬把,通过节奏和技巧,控制车辆穿越过起伏不平的高地及转弯道,最终到达终点。
“自行车是一个很苦的项目,有时候一节训练课就要骑行100多公里。”魏健强说。正是黄江自行车队的小将通过每日刻苦训练,造就了每一场赛事中的精彩瞬间。他们在各级比赛中一次次自我突破,遇强则强,为黄江乃至东莞体育界斩获耀眼的荣誉。
成绩的背后意味着数不尽的汗水。按照训练计划,刚进队的小运动员都要进行绕桩、骑行台等基础练习。随着难度升级,学生每周有三堂大运动量训练课,一次需要骑行120到200公里。
在每日重复枯燥且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丘鑫也有想过放弃。“不能中途而废,我不能辜负了教练和爸妈的期待。”丘鑫说。
突破
全力以赴备战全运会
“每天8时30开始一天的训练,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每天训练3次。”作为黄江业余体校输送到省队的运动员,今年16岁的周惠敏已在各类全国比赛中斩获13枚金牌,目前正全力备战全运会。
“自行车比赛考验运动员的意志和毅力。”魏健强介绍,在黄江自行车队的日常训练中,上午专项训练、下午力量训练、晚上文化课自习,三个环节必不可少。
每个运动员在入学训练一段时间后,教练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身体素质将他们划分到适合的自行车项目。“有耐力的练长距离项目,有爆发力的适合短距离项目,协调性突出的多去练小轮车。”魏健强介绍,根据个人特长发力,才能把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到较高水准。
▲东莞市第十届运动会自行车赛公路计时赛现场
除了每天带领学生在黄江、松山湖的绿道进行户外练习,魏健强还会带学生到深圳的专业自行车场馆训练。他说:“我们几个地方来回跑,就是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条件,培养他们成才。”
作为基层训练基地,黄江自行车队向来以培养本土体育人才为宗旨,以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为目标,并免除学生的学杂费用。“多年来,我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苗子,向广东省队输送郑正南、李颖欣等15人,周惠敏、李嘉辉、吴志鹏、代文昊、魏紫媚等5人进入国家队集训名单。”魏健强说。
今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陕西举行,届时12名东莞自行车队运动员将代表广东省出征,创造了东莞市由一个镇承接市项目参加全运会总人数的先例,“人数历年来最多,这在黄江甚至东莞都是没有过的”。
此次,黄江自行车队参加第十届市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人数创历年之最,恰恰是黄江自行车队日益发展壮大、自行车运动日益受欢迎的体现。
2001年,自行车运动项目在广东省内刚刚起步时,东莞市体育局与黄江镇合作组建了黄江自行车队,作为一支市级队伍,车队一开始只有10个人。
多年耕耘,黄江凭借在自行车项目上的深厚底蕴,在各大省市各大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广东省运动会上,黄江自行车队代表东莞出战,一口气斩获3金6银7铜,骄人的成绩让队员们士气大增。2017年内蒙古第十一届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黄江自行车运动员黄暖堂获得个人赛冠军。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自行车(小轮车)比赛中,黄江自行车代表团在男子青少年组BMX团体决赛夺得冠军,东莞队在省运会的首金诞生,此次省运会总共收获2金1银。
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后,黄江自行车队已在全国自行车联赛、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等赛事上17次夺得全国冠军。“在近期全运会的备战上,黄江自行车队通过制定每日训练计划,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运动员水平大幅提升,相信在此次全运会上黄江运动员能够再创佳绩。”魏健强说。
创新
以赛为媒擦亮本地体育品牌
自行车运动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有场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小轮车4个项目。一直以来,自行车项目是黄江竞技体育的拳头项目之一,黄江自行车队则是各项省市自行车比赛的金牌大户。
十几年前,自行车运动在黄江并未普及,随着黄江自行车队的努力及各级政府的支持,拨款为自行车队添置装备,不断改善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同时,关注这项运动的市民越来越多。
如今,黄江镇在黄牛埔森林公园建设了长达17公里的环湖自行车道,不仅吸引众多骑行爱好者聚集,也引来了各级赛事落地,黄江自行车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省市县镇在竞技体育中像是鱼和水的关系,省队需要各级的输送和支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非常乐意和基层一线建立一种长期的沟通合作。”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主任、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蔡建祥认为,竞技体育关键要抓品牌建设,从而提高社会影响力,要通过建立体育的名片,带动其他事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每年举办各种全民健身活动4万多场,广泛分布在社区、公园健身路径、晨晚练点、体育场地、健身苑等,已经形成“十五分钟健身圈”。目前,深圳全市有重大体育场馆58个,2019年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超过500次。
为进一步对标深圳竞技体育的发展,黄江将全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自行车队作为品牌抓手,积极引进重大赛事,营造良好的体育赛事氛围,同时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黄江自行车品牌社会影响力。
“通过比赛项目落地黄江,以赛为媒擦亮了本地的体育品牌,加大对城市形象的打造,助力提升黄江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黄江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黄江要加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力争举办更多自行车赛事,把自行车项目发展为黄江竞技体育的拳头品牌项目。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