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无前例的台风,让处于姚江平原“锅底”的余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7月25日前后,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袭击浙江。这是浙江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唯一一个两次登陆浙江的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时间打破我省最长纪录,余姚大岚镇丁家畈累积雨量打破浙江单站实测雨量极值。
不论是持续降雨量还是姚江水位,“烟花”带来的影响均超过2013年的“菲特”台风。昔日曾一片汪洋的余姚,这回扛住了么?8月6日,一份余姚防台的“成绩单”公布,结果令人欣喜:除个别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淹外,余姚城区并未发生大面积受淹,未发生严重内涝,更无人员伤亡报告,直接经济损失22.7亿元,仅为“菲特”台风时的九分之一。
对余姚防御“烟花”过程全面复盘,会发现:如今余姚的洪涝治理不再是一地之事,而是全流域统筹协作。这或许能给很多“城市看海”地区带去启示。
“高速水路”打通泄洪堵点
7月26日6时,台风“烟花”还在杭州湾徘徊。此时气象部门数据显示,22日8时以来,余姚大岚镇丁家畈站积累雨量超过951毫米,已打破登陆浙江的台风实测过程雨量极值。四明山区成为“烟花”台风的暴雨中心。
余姚会不会重现2013年“菲特”台风的灾情,这一度让许多人感到担忧。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朱法君回忆,“菲特”台风时,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就是余姚。当时,两天之内的降雨量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几乎大半个城区被泡在水里长达一周。
时隔多年,为何余姚依然面临水患风险?这与余姚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朱法君分析,余姚处在低洼的姚江平原,姚江干流穿城而过,无论南面还是北边发生洪水,最终都汇入“锅底”,形成内涝。这个“锅底”的形容,最初便是由朱法君提出来的。
也正是在“菲特”台风之后,余姚人开始反省,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防洪能力。他们邀请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专家商量对策。当时,所有人的看法一致: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给姚江装上安全“阀门”。
“要解决余姚的问题,必须从姚江流域治理入手。”朱法君介绍,“菲特”之后,省市县三级积极谋划,规划打造姚江治理“6+1 ”工程,形成“东泄、上蓄、西排、北排、中疏、低围”的防洪排涝规划总体格局。之后,这些工程被列入浙江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库。在财政的大力保障下,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目前,多数工程都已完工,并在防御“烟花”台风中扛起了防洪排涝的大旗。
化解余姚防洪难题,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从上游来水急的难题。在绍兴上虞古里巷村,历时四年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今年首次全站投入使用,开辟出了一条姚江和曹娥江的双向通道。
据省水利厅测算,“烟花”登陆前后,姚江西排工程通过梁湖枢纽全力排水,强排到曹娥江3530万立方米,减少了姚江流域10.7%来水量,相当于挡住了2.5个西湖水进入余姚。配合四明湖水库的拦洪错峰,姚江水位降低约30厘米,将余姚站水位控制了在3.6米以内。朱法君评价:“姚江上游西排工程这次立了大功。”
再说下游,建于1959年的姚江大闸共36孔,单孔宽度仅3.3米,规模偏小。同时,入海的甬江处于特殊地理位置,台风期间常会形成风、雨、潮“三碰头”,外海潮位长时间处于高位,使得海水倒灌内陆,导致姚江经常出现快涨慢降,洪水漫堤。
为有效解决潮水顶托难题,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应运而生。2019年8月,随着位于宁波江北镇海交界处的化子闸泵站成功启动,宁波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全线通水。记者从余姚防洪工程布局图上看到,姚江在慈江大闸被分洪之后,沿慈江经化子闸进入镇海区域,再由镇海沿山大河、澥浦大河至澥浦大闸,最后排入大海。
这是一条漫长的分洪之路,中途要经过三道泵站。工程攻克了超深基坑支护、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等十余项技术难题,实现引姚江水入海。“建设这条‘高速水路’,既是为了解决姚江难排的问题,更是减轻了宁波城区的防洪压力。”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工程能发挥多大威力?据测算,台风“烟花”登陆前后,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共排水2.18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余姚降水量的三分之一,极大缓解了姚江干流的防洪压力。
流域上下游形成“一盘棋”
3.53米!26日9时10分,姚江余姚站水位达到历史性最高水位。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菲特”台风时姚江最高水位为3.43米,就已导致余姚70%以上的城区被淹。
面对这样的高水位,光靠余姚自身防御肯定不够,必须整个姚江流域联动起来!省水利厅防御处副处长陈志刚告诉记者,要实现流域调度,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对称性显得至关重要。
过去,陈志刚他们开展工程调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信息收集上,半天时间最多能研判出一个方案;现在,依靠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工期、水情、预报等海量数据迅速汇总,以小时为单位的更新频率。这让跨流域、跨区域的工程调度研判高效了许多。
21日,据气象部门预测,余姚的持续降雨量可能达到500毫米以上。很快,一条条调度指令从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上发出。位于杭州湾的曹娥江大闸开始提前预泄,整个绍虞平原河网争分夺秒地预排。
“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开足马力排洪,这对曹娥江的压力非常大。”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过寒超说,为此他们也尽快降低水位。在“烟花”登陆前,曹娥江大闸提前预排了1.46亿方水量,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
“从结果来看,当时的决策是科学的。”陈志刚说,台风登陆后绍虞平原和姚江的水量都非常大,导致曹娥江水位一度达到8米。那几天,他每天盯着钱塘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的数据,精神季度绷紧。因为,根据预案,一旦曹娥江达到极限水位,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将暂停向曹娥江强排,那么余姚将面临大量的上游来水。
同样的备战工作在余姚本地也一早就开始了。得益于提前研判、提前部署,原本主要承担灌溉供水功能的余姚南部四个水库做足了预排工作,在应对台风过程中充分发挥防洪作用。
“然而,做出这样的提前决策并不容易。”余姚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吴劭辉告诉记者,今年梅雨期余姚的降雨量仅244.3毫米,当时余姚南部四个水库蓄水量只有55%,而往年同期这个数字都保持在85%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预排,如果之后的降雨没有预期的那么多,很可能影响余姚、慈溪约数百万人的饮用水供应。而当时,有三个水库在降雨量500毫米的情况下都能保障安全。
即便如此,余姚当地党委、政府依然从最坏处打算。19日,余姚水利局内部召开了针对“烟花”台风的第一次会商,达成共识:旱情一时半会还能坚持,但洪水却会危及百姓生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烟花”登陆前,余姚市水利局又经过十次会商,确定了四个水库尽最大可能预泄、最大限度进行错峰拦蓄的方案。
从22日15时开始,随着“烟花”逼近,四大水库开启预泄。截至25日2时,四个水库预留出7518万方库容,用于拦蓄入库洪水。同时,余姚水利局对姚江河网也进行了预排,将姚江干流余姚站水位降至近几年来的最低位0.89米。在“烟花”影响期间,这四个水库共为余姚城区拦截了9256万立方米的洪水。
最终,“烟花”带来的一场场打破纪录洪水,在系统、科学、精密的调度中化险为夷。
超常规投入破解“城市病”
“‘菲特’台风的时候,我们小区被大水淹了三四天,这次一点积水都没有。”家住余姚市下菱新村75幢的居民吕顺达说,“这多亏了‘防洪神器’!”
台风登陆当天,风雨交加,记者来到余姚城区的最良江畔。作为姚江支流,往常平缓流淌的最良江变得湍急,水位直线上涨,很多地方漫过了河堤。尽管如此,河边两侧的人行道却丝毫未受到影响,因为中间隔着一道铝合金挡板。这便是当地吕顺达为之点赞的“防洪神器”。
原来,23日一早,余姚市住建局市政发展管理中心就开始安装这些组合式防汛挡板,形成了一道长达3.9公里的防洪墙。正是靠着这层挡板,整个余姚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至4.13米。“这些防洪挡板是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应急准备的,实现了余姚中心城区的防洪封闭。”余姚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道防洪墙有多重要?一位老余姚人告诉记者,姚江穿城而过,水位标高一般在1.3米至1.6米,1.9米为警戒水位,一旦达到3米就会倒灌。因为地势关系,每次最遭殃的就是城区,“菲特”台风时就是如此。此次“烟花”台风中,位于西石山桥西侧的防洪墙挡住了超过江堤近1米高的江水。
“这些年城市快速扩张,原有水域面积大幅减少,内河瘦身、地面硬化,加重了内涝。”朱法君说,“利奇马”台风时,余姚的降水量为266.4毫米,不到十年一遇的标准,但姚江水位却达到3.13米,接近二十年一遇标准。也正因此,“烟花”影响下,姚江余姚站再次出现3.53米的历史性最高水位。
余姚的现状也是很多城市的通病。该如何破解?城市发展与防汛安全,成为摆在余姚历届政府面前的两件大事。
“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我们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菲特”之后,余姚人痛定思痛,超常规投入各类防洪水利设施建设,累计耗资百亿元,投入规模居全省前列。仅2014年,余姚就投入21.72元,是“菲特”之前的三倍。
2017年,余姚水利史上单体投资最大项目——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开始建设,总投资高达19.32亿元。“这个大项目的目的就是科学分流姚江上游来水,为城区减轻防洪压力。”余姚市水利局副局长何明说,目前这个项目已完成了部分工程,其他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中。
“项目建成了可能一年都用不了一次,值得花这么多钱吗?”“与其在水利上投入这么多,倒不如用在经济建设上”……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余姚顶住了压力,坚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全力以赴推进西分工程建设。经历了这次“烟花”台风,何明他们也更加坚信:这个钱值得花!
近年来,余姚在姚江沿线建设了大大小小用于强排的泵站219个,加强了排水能力。“烟花”登陆前后,余姚北面泗门泵站开启9轮强排,累计排水1824万立方米。
持之以恒的超常规投入,加上上下游“一盘棋”的联动,让余姚经受住了此次台风的考验。这背后,既有余姚历届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防汛防台理念,更离不开浙江省级层面的统筹调度、提前部署。余姚的经验或为省内其他地区应对台风提供借鉴。
编辑:唐赛男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1-08-09 10:35
2021-08-09 10:35
2021-08-09 10:35
2021-08-09 10:35
2021-08-09 10:35
2021-08-09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