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炳焕在察看猕猴桃长势。姚界客户端记者 朱从谷 摄
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记者 朱从谷 见习记者 赵晓晨 沈彦汝)“隰有苌楚(猕猴桃的古名),猗傩其枝。”在位于梁弄镇汪巷村大岙脚下的山路十八湾果园里,记者寻觅到了千年前《诗经》里猕猴桃生长茂盛的情景。时值八月,大片绿叶掩映下的毛绒绒的猕猴桃挤作一团,已经果香四溢。
山路十八湾果园负责人张炳焕是土生土长的梁弄人,在回归乡土之前,他曾开了13年的长途大货车。2011年离家奔波的张炳焕重新回到这片哺育他长大的土地。
就在那一年,张炳焕在自己的果园引进3000株樱桃苗,总共栽了50亩,还栽种了100亩蟠桃,并到市场监管部门给果园注册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山路十八湾果园”。
创业之路多艰辛,张炳焕也不例外。他的果园由荒山开垦而成,没通路,没通电,果树施肥、除草、挖穴、补空等工作全都靠他的双手去完成。
张炳焕除了踏实肯干,还肯动脑筋。他静心钻研果树嫁接、修剪技术,学会了水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果园产量日渐提升,收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2015年,在该镇扶持政策推动下,张炳焕成了我市首批在果园内安装山地轨道车的农户。“轨道车对我们提升水果品质起了较大作用……”张炳焕说,以前给果树追施有机肥要靠双肩挑上山,人很辛苦,效率还低。自从安装了740米长的轨道车,不仅让肥料等农资“上山”更为便利,还减少了水果“下山”的运输成本。
今年气候多变,雨水丰沛,让处在生长期的桃子面临考验,甚至在挂果期就产生斑病。而张炳焕夫妻坚持用物理驱虫的方式,保证了桃子的自然生长,虽然有烂果出现,但好在多数桃子长势良好,香气扑鼻,汁水丰盈,自然生长的桃子销路更宽广。至于烂果,张炳焕宁肯丢弃也不会低价出售,因为在他眼里,果园的口碑和水果的质量密切相关,“烂桃子卖给人家,别人会觉得我种出来的桃子都不好……”张炳焕说。
张炳焕种出来的水果极具风味,究其原因,按他的话说就是“不急”:不急于求成,不急于将果子从枝头摘下,不急于用农药代替人工除草。在张炳焕的果园里,果实挂在枝上都是等成熟了才会摘下来,那是因为果子自然成熟产生的风味远比摘下后慢慢闷熟的好得多。“等待久一点,味道更好一点。”他说。
“去年的绿心猕猴桃,有的一直挂在枝头到12月1日呢。”张炳焕说,他种植的猕猴桃采摘期最长可达两个月。与市面上猕猴桃多为硬果、需放置一段时间等待软化不同,为了保证猕猴桃内部糖分的充分转化,产生独有的自然风味,张炳焕在采摘时注重猕猴桃的成熟度,这也是他客源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张炳焕的果园面积已由原来的150亩增加到220亩,其中樱桃100亩、猕猴桃30亩、蟠桃58亩、水蜜桃32亩。
“种得少一点,产得精一些。”张炳焕说,下一步,他计划引进无人机参与果园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工作。对他而言,未来最重要的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高质量。他相信在使用有机肥和新技术的前提下,水果的品质会再上一个台阶。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
2021-08-05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