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和元宇宙的火,燃烧着人们在虚拟空间中放飞自我的曼妙想象早在几十年前的科幻电影中,全息通信就是未来技术的代表,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技术今年实现了未来技术的平价:通信双方通过微软3D摄像头,OPPO 5G智能手机,Nreal的ar眼镜,爱立信提供的5G网络环境,实现了与真人的全息通信其中,3D相机,5G智能手机,AR眼镜总价在万元以上
5G出现全息通信是必然趋势
全息术需要实时捕捉,编码,传输,渲染彼此的3D图像,然后在我们自己的特定空间显示出来。
爱立信中国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浩波表示,现在实现全息通信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简单提取人的面部表情,在另一端通过动画再现出来这样效果不太好,第二种是在一些重大科技活动中经常见到的,将人的3D图像整体传输到现场这是通过非常精密复杂的仪器,特殊的传输网络和非常专业的投影环境实现的效果很好,但距离普通人使用还很远我们采用第三种,即利用商用级设备和商用网络,实现普通人也能用的全息通信王浩波说
全息摄影需要呈现全息效果第一,体型要大,接近真人大小,其次要有空间感,这也是全息影像和视频影像的区别Nreal副总裁胡显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AR眼镜的呈现方式使我们能够看到接近真人大小的全息图像,而不必使用大型显示屏这个图像的体验和我们在手机,电脑上看的视频通讯图像完全不一样
OPPO研究院副院长,5G首席科学家唐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不仅5G网络能力更加强大,终端的计算能力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比如最新的5nm的终端芯片,处理能力比几年前的电脑CPU还要强更强的网络计算能力,传输能力和终端计算能力,再加上类似Nreal眼镜的呈现能力,综合来看,这个时候出现全息通信是肯定的
5G可以解决全息通信的痛点
全息通信中未压缩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相机传感器输出的是1080P的图像,加上彩色和3D深度图像,那么每一帧的原始数据大约是70MB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帧率,你将需要更多的带宽有分析指出,对于70英寸的显示屏,全息通信需要1Tbit/s左右的网络带宽
真正实现全息通信,整个过程是先捕捉传感器提供的人脸和身体的实时表情,然后进行编码编码前进行格式转换和过滤,降低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编码压缩后的全息图像通过5G低时延网络传输到XR设备在XR设备上,需要先对压缩后的图像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再渲染到用户眼前
5G可以很好的解决全息通信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痛点。
相比4G,5G的连接能力大幅提升,平均速率100兆,峰值可达2Gbps,网络延迟可控制在毫秒级,无明显滞后所以在能力上,用5G网络承载全息通信是可行的
全息摄影是一个信息被收集,压缩,传输,然后恢复和渲染的过程如果在终端上实现恢复和重渲染的过程,就需要终端有很高的计算能力5G可以降低对终端计算能力的需求5G具有计算能力的实时智能部署能力,5G还具有边缘计算能力,可以在靠近用户的地方支撑计算能力王浩波说
此外,5G还可以为全息通信的应用提供体验保障5G具有网络切片功能,可以为全息通信预留资源
全息摄影应该是抓拍技术的短板。
全息通信作为未来的杀手级应用,需要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唐海表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有可能在像手机或者AR眼镜这样的小尺寸设备中,提供足以进行全息通信的传输,计算能力和呈现,包括非常稳定的空间感知,透视和非常好的人像建模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真正可用的全息通信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谈及全产业链的支撑,胡显龙认为,目前全息通信的明显短板是信息收集在全息通信发展的第一阶段,全息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有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全息模型收集端胡显龙说
目前英特尔,微软,iPhone已经具备相关的收购功能,国内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共同努力唐海说,目前全息通信的信息依赖于高精度的3D深度相机,对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
一些专家也称采集功能为捕获技术全息捕捉是创建物体,人或环境的可测量三维显示的过程,包括采集,深度估计,数据融合和后处理四个步骤收集视觉传感器捕捉到的各种有用信息目前,最常见的3D捕捉方法是ToF,它通过计算光脉冲到达目的地并返回的时间来测量距离
在深度估计中,ToF可以直接提供深度信息,而立体相机和多相机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捕捉的信息来估计深度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视角的深度信息融合成单个3D点数据流后期要通过去除冗余点,噪声和离群点来减少3D点数据流的数据量,3D可以生成点云或网格的可视化媒体格式与虚拟图像相比,深度相机捕捉的实时数据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来渲染
4G是视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拍短视频,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在PC时代制作一个视频需要专业的相机,剪辑软件等各种条件胡显龙说,未来,如果一个几岁的孩子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获取全息模型或视频,并达到比现在更好的展示效果,全息传播的爆发就来了我想很快就会实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
2022-06-28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