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 图:邵天骊
新闻回顾
近期,网络上发布了一则志愿者招募信息:“急需有田野经验、会说河南话的线上志愿者开展救援工作。”信息发布者表示,他们急需约200位河南在地志愿者提供方言支持,协助大规模的抗洪救灾“村村排”工作。救援工作对方言志愿者的需求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方言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它能发挥什么作用?请谈谈您的看法。
嘉宾发言
徐学栋: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集聚河南,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他们赶到救援现场后,会遇到当地人听不懂普通话、外地救援者不懂当地方言的困境。当地招募河南本地志愿者提供方言支持,协助大规模的抗洪救灾“村村排”工作。从这次特殊的志愿者招募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方言的重要性。从河南水灾救援中可以看到,会讲当地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至少在青少年层面已经很少了。这样的状况,在全国应该说有普遍性。
魏东:我国已经识别并在使用的语言有130多种,差异巨大。以汉语为例,有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和土话等十大方言,还可进一步细分为97个方言片、101个方言小片,很多方言土语之间无法通话。在紧急情况下,因语言沟通障碍而影响到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并引发对语言应急服务的需求,已不是首次出现的问题。去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地330多支医疗队共计4万多人千里驰援湖北,但因湖北省人口来源复杂,方言差异较大,外地援鄂医疗队进驻后,随即在一线遇到了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问题。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多地数位语言专家和学者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制《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系列产品,其中微信版使用人数达3.2万人,点击率超过39万次,为抗击疫情助力。
李燕翁:“乡音是一张无形的身份证。”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底蕴。方言彰显地域特色,有着普通话无法取代的地位,是一种自然的亲切,土生土长,十分接地气。中国人注重情感和地域的亲切感,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内在心理的主要外显形式;语言会影响心理,进而左右人们的行为,甚至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
徐学栋:我认为,方言是判定一个人是哪里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余姚人,居住在余姚、工作在余姚、在余姚有房子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你说的是不是余姚话。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学普通话、学英语,恰恰忽视了学习本地方言。在我身边就有许多家庭,小朋友根本不会说余姚方言,因为没有说方言的语境。在家里,父母长辈都不用方言与小朋友交流,在幼儿园、学校里,老师、同学也不用方言交流。这种现象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地方标志的方言,在这一代人身上得不到传承,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魏东:此次河南洪涝重灾区包括鹤壁、安阳等地,这些地区与郑州等地的城市方言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受灾的老乡们在日常生活中仍较多使用方言交流,短时间内无法与外地救援人员顺畅沟通。灾难救援就是在与死神赛跑,面对我国方言差异巨大的客观事实,包括方言在内的各类语言服务应成为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燕翁: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方言所起到的作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方言能缓解紧张情绪。人在重大应急事件面前更容易恐慌和紧张,从而导致事件发展进一步恶化,比如前不久发生的郑州水灾,群众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过度紧张可能导致摔倒或跌落水中,而此时如果有说着方言的救援人员出现,亲切的家乡话可以使被救援人心情放松下来,可能因此有效地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
徐学栋:当然,我也看到有关部门在方言传承方面的努力:比如把姚剧引入小学;比如在电台、电视台举办小朋友方言比赛,开办“姚江桥头”这样的方言栏目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广方言文化作出了贡献。我呼吁在各小学开设方言课,家长在家里尽量用余姚话与小朋友交流,让小朋友从小学会方言、爱上方言。
魏东:语言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情感抚慰的良药。事实证明,灾难经历者多会在灾后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亟须开展心理康复工作。因此,合理使用方言对受事件影响人群、应急行动实施对象人群乃至社会大众进行及时恰当的情绪抚慰和心理疏导,也是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建议,紧急救助语言服务应该成为健康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当前,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着手构建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如普及应急语言常识、增强全社会的语言应急意识;研发应急所需的各种语言产品,开发方言翻译软件、编写方言实用手册;对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应急语言培训等,功在平时,用时不急。
李燕翁:方言沟通更加适合中老年人。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反应比年轻人慢,而且有些年纪大的人听不懂普通话,而在救援过程中用方言指导其如何自救,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用朴实的方言给老人讲解聊天,救援工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徐学栋:在我们余姚,还有几十万新余姚人,这些新余姚人带来了祖国各地的方言,但在与本地居民的交流沟通中,也逐渐学会了一些余姚方言,这也体现出了本土文化、本土方言的顽强生命力和各地区的融合力。如果将来出现突发情况,也要通过招募方言志愿者来进行沟通交流,身边的青少年却只会普通话不会方言,这是很可悲很可惜的事情。
魏东:应该看到的是,语言交流障碍的产生也体现了我国普通话推广普及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信息交流相对不畅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因此,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下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升上述地区的普通话能力和水平,确保老乡们能与外界开展有效交流,也不失为未雨绸缪之策。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受灾群众中藏族占94%,大多数人不懂汉语,故无法与外地救援队员有效交流;当地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普通话,他们同时也掌握当地语言,便能利用双语的优势积极充当翻译协助救援,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沟通问题。这个实例很说明问题。
李燕翁:方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部门和机构就及时推出了多语服务。面向少数民族群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分语微信公众号用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语言对疫情防控进行充分播报;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纷纷创作抗击疫情的山歌、民谣,以最接地气的形式呼吁民众做好防疫工作,而面对民众大多为少数民族的特点,贵州省黄平县公安局用四种语言教授民众防疫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方言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有着重要、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各地要充分运用好方言的“力量”,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网友围观
guoye:应急救援招募方言志愿者,是实施精准救援的好办法,值得肯定,懂方言对于处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TimCHU:有时候,方言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快方式,熟悉的乡音一来,人就放松了,因此方言对于应急救援而言很有用。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完善的方言数据库,进行推广和科普。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阅读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
2021-08-13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