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就是凭借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成功把握住了上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产业大转移、90年代国际IT产业转移、新世纪智能终端飞速发展等风口机遇,实现产业持续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握风口、顺势而为至关重要。如今的东莞,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在携手深圳加快打造珠江东岸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当下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造富和消费升级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东莞要拿出当年披荆斩棘、勇立潮头的信心、魄力和能力,在新征程、新起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大发展中借势突破、再创新局。
聚力新兴产业,推动东莞经济再立新柱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在制造业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东莞面临着传统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大平台支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全国多个制造业城市。
突围成为唯一破局之路。纵观国内先进城市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柱和引擎,纷纷进行战略布局。
比如,合肥、苏州等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或产值占比超过50%(合肥增加值占比为51.9%,苏州产值占比为55.7%);深圳已前瞻性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在广州,新能源汽车在建规模居全国第一,软件与信息服务集群产值近5000亿元,超高清视频显示集群产值约2000亿元,4K板卡出货量、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集聚生物医药企业5500多家。这些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雁阵式”梯队。
面对“成长的烦恼”,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谋划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风口,想方设法推动东莞经济再立新柱。
在谢岗镇,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正在崛起。每天轰隆隆的掘地声在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响起,一个个亿级项目正在加快兴建。谢岗碧桂园智造创新中心、电子电气互联产业中心等一批新的产业空间即将投入使用。另外,腾盛精密、智微智能、爱培科、康佳模塑等一批市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谢岗,这是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新格局中的重要一子。其他多个重点对接项目已初步达成意向,将陆续签约。
基地成立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有序推进。富美康、粤福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资源摸排、土地储备、“工改工”等重点工作,为基地发展腾挪、预留充足的空间……
这是东莞朝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的重要一步。去年,东莞已经启动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今年,《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发布,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列为东莞市首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一方面,东莞统筹约60平方公里土地高规格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立了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构建500亿元的基金体系,向全球开放招商,一批重磅扶持政策发布,显示了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另一方面,东莞建立市领导挂帅和“七个一”工作机制,高位高效推动前期工作落实。目前,市里已经出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敲定了总设计图,各基地也已初步形成规划、产业链图谱和招商目录等,并同步谋划首开区建设。
“基地能否建设成功,某种意义上将决定着东莞在万亿新赛道中能否脱颖而出,决定着东莞未来的产业竞争能力。时不我待,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风口,东莞必须拿出最好的资源与最大的能量,主动切入战场,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领域,全力开拓新的支柱产业发展空间。”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说。
加快数字化融合,力争优势产业再次跃升
最近,曹县在网络上“火”了,被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小县走红的硬实力是源于其依托数字经济,抓住了汉服这个消费爆点,10年间逆袭成了富裕县。目前,曹县汉服占全国市场份额33.3%。曹县汉服的兴起,靠的就是“品牌+网红”,很好地诠释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
据市场调查,50.5%的消费者是从网络社交媒体上接触到汉服,76.2%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汉服,汉服服装品牌与网络手游、热门影视以及社交媒体等联合,更进一步打入了年轻人市场。
依托数字经济,曹县杀出了一条血路。数字经济是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其中,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9164.8亿元、物联网1.7万亿元、人工智能3031亿元。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数字经济将能够成长为百万亿级别的大产业。
东莞具有很好的数字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形成了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业正在向5000亿产业集群挺进,拥有以“三部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骨干企业,还有超过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
但是长期以来,部分工厂给品牌代工,由于远离市场,在层层流通环节的盘剥下,利润率较低,议价能力不高,因此,不少企业也想方设法距离市场更近一些。比如,东莞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优势传统行业的生产制造基础雄厚,但是在品牌和渠道打造上,短板仍然比较明显,造成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
利用数字经济抓热点、造品牌、拓市场成为必然趋势。今年以来,莞企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并持续加大项目投入。以“两化融合”项目为例,截至6月25日,申报东莞市工信局“两化融合”应用项目的企业数量达79家,同比增长24.7%;申报项目累计投入金额超1.69亿元,同比增长20.7%。同时,慕思、唯美等行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正在制定5G应用项目实施方案,加大数字化投入,确保企业竞争力持续领先。
今年3月11日晚,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慕思公司”)直播间,明星佟丽娅、女排世界冠军曾春蕾化身慕思好梦推荐官,为网友直播带货。在3月11日至12日两天的直播里,慕思公司收获超过850万人次的浏览量、超5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总订单数超过10万张。
慕思公司是率先试水数字化战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营销的模式冲破实体店经营瓶颈的佼佼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华美、得利钟表等不少莞企创新销售模式,依托数字化的策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再提升。
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拉动相关软件应用需求,促进互联网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据统计,今年1至5月(错月),东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共111家实现营业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松山湖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32家,实现营业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66.2%,高于全年目标数(45%)。
数字经济是推动传统生产线、传统生产模式革新的关键动力,也是迎合需求、开拓渠道、引领消费、占领市场的重要抓手。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和立足点,东莞正奋力推动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把握新机遇,做好“创新+产业”大文章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关键产品的国产替代,客观上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超导是当下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超导体因具备“零电阻”和“完全抗磁”两大特性,使其在信息通信、生物医学、电力电工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不久前,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倡导建立并担任顾问的团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并制备出2英寸双面钇钡铜氧超导单晶薄膜,打破了国外禁运和技术垄断,将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高品质应用型薄膜产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这样的创新故事在东莞越来越多。去年8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召开发布会,宣布该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随后,在这一基础上,该所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展BNCT临床设备的设计和研制,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全新的手段。
在东莞,科研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正快速架起一座座成果转化的桥梁,打破科研与转化“两张皮”的难题。依托东莞庞大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带来的强大创新能力,东莞以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升级大有可为。
沿着松山湖科学城中子源路前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大装置、大平台、大学院所等创新矩阵规模初显。与此同时,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加紧筹备,未来有望集中布局。
原始创新“从0到1”不断突破,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相衔接,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链条和创新生态。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逐渐成形,为东莞实现创新能级跃升从而带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万亿GDP新阶段,必然呼唤更加活跃、更加多元的创新生态,其中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则需要进一步激发。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三部手机”,研发投入占全市高新企业比重近六成,从而带动一大批创新技术的突破,华为自主开发的鸿蒙系统、OPPO行业领先的闪充技术等,都具有极高的各行业辨识度与独创性。
东莞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是3C消费品显示屏模组解决方案的行业龙头企业,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全球最大电子消费产品公司提供柔性OLED智能穿戴产品的企业。
“全球每14台手机屏幕模组有一台是德普特造。”目前,德普特已经累计为华为、OPPO等终端客户创造上百个新品,并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包括业界首款刘海全面屏、业界首款水滴全面屏等“网红”产品。在突出的创新能力支撑下,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德普特仍实现了逆势增长,产品累计出货1亿台。
与此同时,云鲸机器人等现象级初创企业的成功,也显示出东莞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深厚潜力。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东莞做好“创新基建”,搭建平台推动创新要素与创新思维的交流碰撞。去年底,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正式上线,汇集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等49个单位,共计3338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涵盖生物医药、电子电气、化学化工、机械等21个行业领域。专业设备共享共通,极大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提高了创新效率。
正如肖亚非所言,面向未来,既要用好用足东莞龙头企业资源,挖掘更多具有独门技术优势的隐形冠军企业,也要善于运用基金、风投、上市等多种金融手段,给企业加料喂食,更好支持和引导企业抓住技术创新、国产替代的风口,积极抢占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实现科技造富。
■专家访谈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所取舍
针对东莞在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南方日报:东莞即将迈入万亿GDP城市之列,产业发展将面对哪些新特征、新挑战?
丁力:这几年东莞一直在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形成新的发展后劲,迎来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
过去东莞已经打下了相对比较好的工业化基础,近几年也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如何处理新旧产业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也是东莞面临的新挑战。
过去一段时间,东莞主要采用建立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在“腾笼换鸟”中实现转型升级。松山湖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引来了华为这只“大鸟”。但是迈入万亿城市新阶段,除了简单的招商引资,东莞更要考虑如何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培育出“壮鸟”“优鸟”。在招商引资方面,要结合自身已有的产业基础,对相关行业上下游做深度调研。
引进项目后,还要深度参与项目的发展,将其转化为城市自身的产业优势。这是一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产业逆袭”问题,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这个问题,合肥是做得比较好的,这需要政府更大的智慧和作为。
南方日报:角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东莞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丁力:东莞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营商环境开放、经营成本低,这是吸引产业的一大优势。但发展新兴产业,与广州、深圳、合肥等城市相比,东莞的科研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一是缺乏大学,二是目前引入的重大科学装置要转化成产业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当前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还面临着工业用地地价迅速上升带来企业经营成本性通胀,并且地价上升速度与企业的创新能力脱节。
另一方面,对于东莞而言,发展新兴产业还面临着产业选择问题。当前许多城市出现产业雷同,市场互为竞争。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适合东莞,东莞也不是什么产业都能发展,要做市场调研,有所取舍选择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南方日报:东莞大而不强的传统产业如何进一步提质升级?
丁力:实际上,对于传统产业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东莞发力有些不足。原有的优势有些失守,新的优势又尚未形成,这是东莞目前发展的阵痛。
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应该通过政策进行产业组织。以日本为例,一个龙头企业下面依附着许多中小企业,龙头企业掌握市场,开发核心技术;而专项技术运用、产品零配件生产则分给中小企业,以实现高质量的合作与发展。日本这一产业发展的模式可供东莞参考,政府应该通过出台产业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合作,以保证技术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聚合零散的企业,如果仅仅靠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创新之路,传统产业是难以实现转型升级的。
采写:叶永茵 陈启亮 吴碧彤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